新闻中心讯 2012年12月21日,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首届社会科学与经济管理重大理论问题跨学科学术研讨会举行。会议由校学术委员会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主办,经济学院承办。
会议旨在加强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贯通,营造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学科生态,落实教育部“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社会科学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号召。林尚立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这次会议开创了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人文社科跨学科交流的先河。搭建这一学术平台,不仅能够聚集优秀学者一起讨论重大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而且可以在话题和形态两方面引领我校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通过对话和沟通,团结、凝聚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的学者,展现出“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精神”。他希望,今后的每次交流都为后续学科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将全力做好平台搭建和服务工作。他就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任务做了解析,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改革面临着庞大的利益既得者群体,这将对改革的进程造成阻碍。未来中国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开放,不仅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而且需要顶层推动。未来三十年既是中国的重大机遇期,更是最严峻的挑战期,特别重要的是理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未来中国不仅将进入要素驱动的时代,而且需要尽快从要素驱动过渡到效率驱动。这就要求中国的政府一定要转型,要从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彻底地转变成裁判员。他指出,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中国在成为世界经济“庞然大物”的同时,却缺乏应有的微观基础,缺少强大的民营跨国企业。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自由贸易区形式的多边谈判和双边贸易谈判也越来越重要,与此相伴的是中美关系和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也越来越重要。只有在亚洲合作的基础上,才会有中国全球化的深化。
本次会议分为上、下午两场,分别由经济学院华民教授和孙立坚教授主持,来自校学术委员会社科与经管学部的所有委员及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们围绕“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中国的制度红利”以及“中国的人口红利”等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学术问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和热烈的讨论。
上半场,校学术委员会社科与经管学部委员华民教授作为主持人对论坛选题的背景做了介绍,并对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他认为,当代中国经济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房地产泡沫,二是通货膨胀导致社会失去稳定性,三是经济增长减速带来的就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下各方面的问题应该如何推进新的改革,实现突破和发展,是亟需讨论和解决的。
上午的讨论主要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展开。来自法学院的孙笑侠教授、新闻学院的周葆华副教授、管理学院的郁义宏教授和陈杰副教授,分别就各自学科内的重大问题,结合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发言。
孙笑侠教授首先从行业法制角度,探讨了行业发展问题。他认为,行业发展的本质问题之一,是制度和法律设计问题。我国建国以来的行业立法重国家而轻行业,强调统一而忽视了每个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行业的自治地位和权利。他指出,行业法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跨学科进行行业法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周葆华副教授介绍了他关于中国新传播形态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认为,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传播形态得到重构,其中的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也在不断改变。
郁义鸿教授报告了他对需求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变问题进行的研究。以钢材需求的研究为例,他们发现消费拉动型钢材产量和汽车、家电产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投资拉动型钢材产量则与全社会建筑施工面积、主要机械设备产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结合钢材引致需求的结构特性,可以分析出各自对钢材总产量拉动作用的相对程度,这对于分析经济转型下的未来钢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陈杰副教授对城市发展中的住房问题提出了讨论。他认为,中国过去发展模式是低价工业化与高价城市化,高价城市化为低价工业化提供融资。因此,未来必须改变这一发展模式,进行经济转型的同时,抑制资产泡沫。
下午的会议首先对中国的制度红利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经济学院的王永钦教授、林曙教授,国务学院的李瑞昌教授和唐亚林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报告。
王永钦教授首先发表了关于“中国的金融与经济改革”的演讲。他认为,一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与其社会法律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普通法系国家金融市场更加完善,大陆法系不完善,因此作为大陆法系的中国应该限制土地市场和发展债权融资。
李瑞昌教授、唐亚林教授则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制度红利进行了考察。李瑞昌认为,加强中国制度质量的建设而非单纯制度建设,将能够继续地产生制度红利。而唐亚林教授则指出,当代中国制度创新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是进行元制度创新。
林曙教授的报告则从人民币国际化角度展开。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好处,但必须遵循从结算货币到交易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应对内进行更多的金融改革,而非仓促进行大规模的人民币国际化。
下午会议的第二个议题,是关于人口红利的讨论。来自经济学院的殷醒民教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任远教授和校学术委员会社科与经管学部委员、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彭希哲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演讲。
殷醒民教授发表关于“人口质量红利、中美经济共同体构想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演讲。他认为,中国短期内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但在长期内即使在数量上结束人口红利,我们仍可以在加强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人口质量红利以支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当前面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两大问题,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市场经济实践来提高两个效率,这就是建立中美经济共同体的构想。
任远教授则带来了关于人口迁移与城镇化新特点的报告。他认为,现在中国进入城镇化中期,城市化水平达到50%。当前存在人口城镇化、迁移流动和起步期不一样的特点。一是人口大量的迁移,已经不是几百万的小数目,在全国超大规模的迁移流动,已经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不同区域的人口迁移,不一定向东部沿海迁移的单向方式,当前的迁移出现区域内的格局。三是人口城市化、迁移流动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表现形式,以简单劳动力为依托的城镇化,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性推动的城镇化,基本走到了尽头,需要找到城镇化的新动力。
最后彭希哲教授以“中国人口态势与未来劳动力供求”为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未来十几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从总量上不会有缺乏现象,但从结构来看,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年轻劳动力的结构减少,年长的劳动力结构上升,劳动力的年龄中位数上升。同时,中国劳动力的质量也在发生变化,纯粹低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水平减少,这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倒逼中国经济摆脱低端制造业的转型。我们在未来会具有一个巨大的以质量换数量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的实现,还要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所起的作用。
会议最后,华民教授对会议进行了简单总结,并表达了对下一届会议的期待。整个会议过程,各位学者各抒己见,每次演讲都带来了激烈讨论,学者们积极互动,迸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教授、法学院董茂云教授、新闻学院黄旦教授、管理学院薛求知教授、芮明杰教授等校学术委员会社科与经管学部委员全程参与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