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一次意外发现,让吴松弟教授惊喜地意识到,那里是全球收藏中国旧海关出版物最多的单位。此后近十载,他致力于搜集、整理、研究这些散落世界各地的史料。去年,他牵头申报的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希望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打开最大最可靠最系统最科学的资料宝库。
久藏哈佛的史料进入学界研究前沿
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支持下,由吴松弟教授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所收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将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面世。该套丛书总页数约达15万余页,选择中外未曾出版的海关出版物约109 种、278 册。这批深藏异国书柜的史料,告别无人问津的窘境,有机会回到故土出版,每个过程都凝聚了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人的心血。
从1860年开始,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按照西方的管理和统计理念,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申报、汇总的制度。总税务司署还设立专门部分,负责印刷发行各种供海关人员和地方官员阅读的出版物,一直维持到1949年。时光荏苒,如今国内留存下来最全的旧海关出版物,是2001年中国海关总署和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出版的170本的《中国旧海关史料》。对于长期研究近代经济地理的吴松弟教授来说,不难发现其内容的各种残缺。
2003 年,吴松弟教授在燕京图书馆找到了一批国内缺失的海关资料。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对这一发现也十分感兴趣。“他们一再表示,我帮他们发现了他们的宝贝。”于是,2006年和2007年,哈佛燕京学社又两次邀请他前往访问。
通过三次访问,吴松弟教授阅读了燕京图书馆及哈佛大学其他图书馆所收全部旧海关出版物,作了详细摘要,整理了哈佛大学所收的全部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完整目录,认定燕京图书馆是该出版物全球最大的收藏单位,几乎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二。它们主要来自近代在中国海关任职的杜德维等一批外籍官员的赠送。
一座亟待挖掘的宝库
经过梳理,吴松弟教授将海关出版物分为统计、特种、杂项、公务、办公、督察、邮政等七大系列。他说:“总数达 1000 余期(卷)的旧海关出版物,是研究近代中国最大、最系统、最科学且内容极为广泛的资料宝库。”在他看来,卷帙浩繁的海关内部出版物具有近代中文文献多不具备的优点:
系统性。自1860年开始,海关总税务司署定期编辑发布报告,月有月报、季有季报,年有年报,有专题报告,也有单项活动报告。这种定期汇报、发布的制度一直维持到 1949 年,覆盖近代中国80%的年度。
科学性。海关出版物中的数据和文字描述是按照西方经济制度和科学标准,按统一的要求和格式汇总上报,比清朝官员漫不经心的统计和士大夫的随意性描述明显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中国今天仍在使用的经济、贸易甚至科学的词汇,相当一部分都首先出现在海关内部出版物。
内容五花八门。海关内部出版物不仅是研究中国近代的海关史、对外贸易史的基本资料,也是研究交通史、产业史、政治史、医学史、生态变迁史和地区历史的多方面的资料宝库。例如,自1860年代开始的长江近10个口岸的贸易报告,每年便有反映当地长江河段各月份水位涨落的曲线图,有关数据一目了然。
“类似海关出版物这样在时间上覆盖近代中国80%的年度,在内容上如此丰富,在分析标准和统计方法上严格按照西方的科学制度,在论述上力求详细且常用数据的文献,并不多见。”吴松弟教授说。
为学者利用史料打造现代平台
吴教授用搜集、整理和研究三个关键词总结了课题的主要内容。
搜集工作:在目前已收集到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65.7%的基础上,继续在国内外寻找并收集另外的34.3%。整理工作:系统整理全部的旧海关出版物,先是文献考证,确定并统一书名,将各书按系列归类。然后为各系列的几百种海关报告分别编撰“书目提要”。此外,利用各口岸丰富的进出口数据,建立涵盖百年尺度的“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数据库”。研究工作:分文本研究和应用研究,文本研究探讨各大系列的体例、内容、表述方式的形成和变迁过程;应用研究主要说明海关出版物对研究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学术价值。
仅搜集就是一项浩繁的工程。除了全世界收藏中国旧海关出版物最多的哈佛大学,他们还继续在国内外尽可能地搜寻海关出版物。英国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等海外多地,都可能有若干数量的收藏。同时,我国的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广州、厦门、台北、高雄等近代著名海关所在地的海关机构、城市的档案馆以及图书馆,也可能会有少量哈佛大学未曾收藏的出版物。
与此同时,一批科研计划也引人瞩目:由于大多数卷册采用英文撰写和印刷,他们还将研究旧海关出版物中常用的有关海关统计和海关管理的专有词汇,编辑《旧海关专有词汇辞典》。课题组提出了旧海关资料的数字化及制作旧海关资料网上查询检索系统等长远规划,在完成搜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最终成果——一本 50万字左右的学术著作《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整理、研究与使用》……
吴松弟教授期待为近代中国的研究者提供有关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最详细、最完整的研究成果,以便学界打开这一资料宝库,从而推动近代中国研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