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炯,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设备科科长。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担任中国援助摩洛哥荷塞马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
“每当我回忆起参加援助摩洛哥医疗队这段往事,总会涌起一阵激荡的心情,难忘的历程常常令我思绪万千。”这是吴静炯援摩归来编写的《地中海文集》前言中的一段话。
笔者对吴静炯的访谈就从该文集开始,这是一本比较详尽描述吴静炯和他的队友们两年援摩的“回想录”,问到整理该文集的初衷时,吴静炯说:“那段经历实在难以忘怀,同时那也是一笔财富,作为队长,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保留、传承如此弥足珍贵的财富。”
于是,初夏一个洒满阳光的下午,笔者在吴静炯的办公室与他面对面一起重温“难忘”、分享“财富”——
一个偶然:担起两年援摩“领头”重任
提起选择赴摩洛哥医疗援助的缘由,吴静炯告诉笔者其实最初他并不是那批援摩医疗队的人选,而是有一名已入选的队员由于一些变故不能成行,医疗队亟需临时补充人选,当时作为骨科副主任的他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解决了即将启程的医疗队的燃眉之急,并受上级领导的重托,担任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
吴静炯和他的队友们工作的医院在远离摩洛哥首都400公里左右的偏远沿海山区荷塞马省。医疗队12名队员分别来自7个原先不同的国内医院,在医疗技术、生活习性、个人素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对队伍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吴静炯制定了“人——民间大使——奉献”这一贯穿援摩医疗全过程的工作主线,以及创先进医疗队、创优秀医疗队员的“双创”计划,积极营造团结向上、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让身处异国他乡的每位队员感受到医疗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为适应新环境下的“中摩合作式”医疗模式,吴静炯作为队长多次主动与摩方进行协调,解决中摩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分工、合作等问题,并最终得到了当地医务人员和民众的信任与称赞。近两年时间里,被摩洛哥人誉为“真主派来的好医生”的吴静炯和他的队友们,完成门急诊患者诊疗24113人次,住院患者诊疗4576人次,各类手术4517人次。
一台手术:通过摩方院长现场“考试”
抵达荷塞马后,吴静炯清楚地认识到,中摩医疗常规不同,工作作风迥异,惟有保证医疗安全、提供优质服务,才是医疗队立足的基础。
吴静炯向笔者坦言,当地医院的医疗设备不足,器械残缺不齐,加上医疗队刚到时语言交流不顺畅,当地医务人员和民众对中国医生的水平不了解,尤其是受过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医务人员对中国医生心存疑虑、傲视甚至持不合作的态度,医疗队刚开始时的工作举步维艰。
“苍天不负有心人”,中摩医务人员“磨合期”的转折点终于到来。一天,当地医院代院长的亲戚因摔伤致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该院长指名让医疗队队长吴静炯给予治疗。吴静炯心里明白,自己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穆斯林病人的治疗问题,也是证明中国医生、中国医疗队实力的机会,同时还是当地医院代院长对自己医疗水平的现场“考试”。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细致的术中操作,一个多小时后,在代院长的现场“监考”下,吴静炯顺利完成手术,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也让摩方医务人员刮目相看。
从此以后,吴静炯克服医疗条件欠缺的种种困难,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开展大手术和新技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肱骨外科颈骨折经皮内固定术等微创手术,以及手部疤痕挛缩矫形术、糖尿病足坏死手术治疗等。同时,还成功抢救了左上肢动静脉瘘破裂伴失血性休克、多发性开放性骨折伴休克、颅脑损伤等危重病人。
吴静炯的“好口碑”逐步在当地传开,吸引着越来越多前来就医的患者。而令吴静炯感到自豪的是,当地卫生厅领导和医院医务人员的亲朋好友,包括从欧洲回摩探亲的人员,就医时都慕名要找“中国的吴队长”,他们中的有些人后来还成为了吴静炯在摩洛哥的好朋友。与此同时,吴静炯应当地医院领导要求,在医院分科明确但却又缺乏小儿骨科医生的情况下,承担起了大量小儿骨科的医疗工作。
吴静炯十分欣慰地告诉笔者,两年援摩期间,自己从未发生重大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还多次退还病人赠送的钱款。他说:“面对患者康复后感激的目光和真诚的道谢,作为众多中国援外医生中的一员,再多的付出、再大的挑战,自己都无怨无悔。”
一次会见:“亲笔”记录国家领导嘱咐
在访谈过程中,吴静炯不时从他收集较为完整的援摩案卷中,拿出一份份留存有他在摩洛哥“印痕”的材料,如数家珍地讲述那一片回忆、那一段故事。其中,有一份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接见援助摩洛哥医疗队代表的讲话记录整理打印稿,对吴静炯来说意义非凡。
时间回到2006年4月25日,那是一个令吴静炯终身难忘的日子。当天,正在摩洛哥访问的胡锦涛同志,在卡萨布兰卡喜来登宾馆接见中国援助摩洛哥医疗队代表。吴静炯和总队长高宏声以及其他11名队长一起有幸作为代表参加接见。此前,吴静炯还接到了总队部交待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另两位队员一起担任会议记录,同时电告驻地队员,留意观看4月26日早晨的中央电视台4套新闻节目。
期待的时刻终于到了。胡锦涛同志在接见厅与援摩医疗队代表一一握手,逐个询问在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当胡锦涛同志走到吴静炯面前微笑着向其询问时,吴静炯的心情非常激动,被幸运感和幸福感所包围的他赶忙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胡锦涛同志的手,并回答说,自己来自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在荷塞马工作,那里靠近地中海偏远山区,条件很艰苦,到这里来要9至10个小时。吴静炯还告诉胡锦涛同志,荷塞马医疗队总共12个队员,已经来摩1年半了。胡锦涛同志语重心长地叮嘱吴静炯,一定要向队员们问好,你们辛苦了,你们要注意身体健康。短短数语,令吴静炯倍感亲切和温暖,在场的新华社摄影记者拍下了那美好的瞬间。当天,新华社记者撰写的特写《“你们辛苦了!”——记胡锦涛主席会见中国援摩医疗队》配发了胡锦涛同志与吴静炯亲切握手的照片。
吴静炯在面对笔者时,依然清晰记得胡锦涛同志讲话快结束时的那几句叮嘱:“希望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身体健康。刚才我看到有几位嘴唇都是红红的,用中医的话说是上火,用西医的话说是缺少维生素,看了心疼,希望大家还是要保重身体。”
如今,吴静炯收藏了那张珍贵的照片,在他的相册里、文集里,更在他的心底,长存着那份属于他拥有的“荣耀”。
一生受益:面对无数“未知”不再惧怕
在与吴静炯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一直能感受他那份毫不刻意的淡定、从容和平静。笔者问吴静炯援摩经历对他有什么影响,他回答说,那就是今后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退缩和畏惧。
其实,援摩期间,吴静炯还是承受着不少压力和挑战的。在一个原先完全陌生的国度里,面对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民众,作为12个人的“一家之长”,要带领“代表中国形象”的医疗队员履行“白衣天使”、“民间大使”的职责谈何容易。但是,吴静炯终于不辱使命,以身作则,以全心付出赢得了当地各方的一致好评。就在即将回国之际,当地医院的院长还不止一次地挽留他继续在当地工作,并许下了可公、私医院“兼顾”的承诺,以保证他的高收入。面对如此盛情,吴静炯断然谢绝,并表示自己代表祖国而来,也一定会听从祖国的召唤,按时回国继续从事自己的医疗事业。
吴静炯强调,虽然摩洛哥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如国内,但只有到了那里,才更能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更能体会到当地人民对中国的热爱。据他介绍,摩洛哥民众对医生比较尊重,与国内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相比较,在那里当医生其实蛮有事业成就感,他笑言:在摩洛哥当医生感觉真好啊!
笔者在访谈前,专门整理了吴静炯和他带领的医疗队所获得的部分“援摩”奖项:吴静炯2006年获中国援摩医疗总队授予的优秀医疗队队长荣誉称号以及摩洛哥荷赛马卫生厅首次颁发的荣誉证书、2008年获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医疗队2006年获中国援摩医疗总队授予的先进医疗队荣誉称号、2007年获上海市模范集体以及闵行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面对上述褒奖,吴静炯表示,这一切都代表着过去,自己要努力用援摩时的那股“精、气、神”做好当下所从事的工作。
最后,吴静炯以如下这段话结束了此次访谈:“摩洛哥医疗援助虽然艰苦,但绝对值得一去。去了‘后悔’两年,不去将后悔一辈子。”
(吴静炯:摩洛哥,2004.1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