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逼迫改革到理想改革

作者:任远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3-08-29

197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环境所逼迫下的改革,是应对问题和挑战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因此通过改革开放摆脱困境,通过改革应对挑战,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在当前历史时期,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和复杂,都逼迫着继续推进和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放缓,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群体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社会利益分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加剧,同时社会信仰和社会信任出现危机,腐败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环境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土地资源浪费性使用,等等。这些困难和挑战逼迫着继续改革,要求通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当前存在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同时,当前时期我国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规则变化使WTO红利发生了变化,中国的进出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世界秩序和亚洲秩序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对中国发展带来积极因素,也带来更大的发展压力和不确定因素。从国家发展内部环境来看,人口格局的变化、低劳动力成本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格局逐步丧失、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经济创新能力的提升还面临很大困难,等等。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也逼迫在当前时期需要通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创造出“改革的红利”。

由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变化着的环境逼迫着改革,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性和推动力。但是逼迫着的改革和应对性的改革,也往往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第一,逼迫改革往往带来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而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则往往会恶化当下发展的问题。例如当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于人口迁移流动的态势,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冲突性就会增强;当土地制度改革落后于城镇化发展的态势,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低效浪费就更加严重,农民利益维护就会受到影响,等等。

第二,逼迫改革往往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性改革。而改革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内在关联、五位一体的,很多当下面临的问题看起来是经济问题,其实可能是法制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建设不足的问题,就事论事的改革往往只能“治标”而难以根本“治本”。

第三,逼迫改革往往形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社会群体往往决定改革的方向,而弱势群体难以得到足够的利益表达,难以形成足够的改革压力,从而难以在改革中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因此除了根据具体问题和发展环境逼迫着进行改革,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也需要一种具有远见的改革,需要为了理想的全面推进改革。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平等、公正、和谐和可持续的现代国家,在于实现人民的生活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国家发展理想塑造着我们改革的目标和共识,并从而能够在这样的中国梦想的指引下,才能支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动民生福利和社会建设、推动社会民主和公共政策、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立、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动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提高、推动国家建设的制度体系和治理结构的有效建立,等等。在理想指引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够确定改革的方向和共识,并通过推动改革和全面推进改革,推动国家发展转型,实现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区别于问题和环境逼迫着的改革,理想的改革则需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从而确定推进改革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对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和突破方向有整体规划,并对如何通过各项制度建设推进改革的具体路线图有妥善构想,在这个改革框架下通过鼓励地方实践、探索和创新来不断推进改革进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改革也面临复杂的任务,需要在理性设计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推动理想的改革,才能通过系统性的全面改革实现改革任务。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国家改革和发展不应是对解决发展问题和挑战的被动的逼迫性的应对,更应通过为了理想的改革强化改革共识和改革目标,以及通过理想的改革设计为推动改革进程制定系统方案。通过更加有为的理想改革,才能使国家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并开创出一个更加全面发展、人民幸福和良好善治的现代国家。

(作者单位: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