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行“毛泽东的文化遗产”学术沙龙

作者:姜国敏、陈剑、李洁摄影: 视频: 来源:党委研工部发布时间:2013-12-31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光华东辅楼101会议室举行“毛泽东的文化遗产”主题学术沙龙。青马研骨干成员、社政学院2013级MSW硕士生党支部、中文系2013级博士生党支部、哲学学院2012级和2013级硕士生党支部的部分党员同学参加学术沙龙。

本次沙龙邀请到社会科学基础部杜艳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杜艳华教授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即“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乃至整个思想,在今天还有生命力和价值吗?”她指出当代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认识,容易出现全盘肯定或否定的极端化倾向,因而需要超越“左”或“右”的狭隘对立认识,去客观全面地解读毛泽东思想中所蕴涵的智慧。接着,杜老师从毛泽东早期(1920年前)、中期以及后期(建国后)的思想发展中指出其一脉相承的特点:他的思想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关系以及探索构建中国“自己的”文化,亦即所谓“批判的继承”。而这也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解决如中国近代以来“全盘西化”和“回归传统”等对立性、极端化思潮问题的宝贵思想遗产。而要对毛泽东的文化理论与实践有所出入特别是在晚年出现偏差这一事实进行准确把握,也需要对毛泽东本身的思想有全面的理解,要从唯物史观关于文化的反映论和阶级性理解出发。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同学纷纷踊跃地发表看法,提出问题。有同学提出,毛泽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理念非常精到,但谁来决定何是糟粕何是精华值得探讨。杜老师在回应中指出,党缔造新中国的前提事实,使得党具有了把握方向和制定规划的历史地位,同时,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对毛泽东的决策地位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而不能抽象地谈论。有同学则接续法治建设的话题,提出是否可以发展毛泽东的“批判继承”思想,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养分”,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对此杜老师认为,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建设,本身已包容了传统的好东西,如我们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在现场,还有听众现身说法,结合自身成长和在海外孔子学院担任教师志愿者的经历,表达了其所体会到的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深刻印象,也表达了海外交流当中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的平视和多元互补的真切体会。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