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岁的80后妈妈小杨(化名)在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大楼的移植病房忙来忙去,“丈夫在办出院手续了,我给宝贝儿子乐乐(化名)喂点吃的。”神采奕奕的小杨怎么看也不像是上周刚刚做过肝移植手术的“病人”,她做肝移植手术是为了捐肝拯救自己20个月大的宝宝。当记者问妈妈小杨怕不怕取肝手术,小杨十分得意地说:“不怕,感觉就和剖腹产差不多,伤口也不太疼,而且伤口很隐蔽,以后去沙滩度假也不用担心。”
之所以恢复如此神速,得归功于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樊嘉教授领衔的肝移植团队利用目前微创外科领域最先进的“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完成了整个“活体获取供肝”手术,极大减少了供体的内外部创伤,使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技术造福了患者,也创造了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成人-幼儿活体供肝移植手术的历史纪录。
乐乐出生50天黄疸不退,反而一直上升,急坏了小杨一家人。在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遂进行了Kasai手术。术后2个月乐乐又出现了胆管炎,黄疸逐渐升高,术前总胆红素达到了140umol/L,脸色蜡黄,而且乐乐的肝脏纤维化程度已十分严重还伴有肝脏先天性肥大,压迫内脏,医生建议需立即到中山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樊嘉、周俭教授看到生命垂危的小病人后,建议进行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通过各项检查和亲属配型,最终乐乐的妈妈小杨配型成功了!为了保证手术万无一失,肝移植团队十多位医生通过术前讨论,并查阅了相关文献,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先用“机器人”全程辅助活体获取供肝,再用传统开腹手段切除宝宝的病肝,植入供肝。
2月27日上午8点,在中山医院A楼一间特别宽敞的手术室,肝外科的医生们已开始忙乎着先将“机器人”调试稳当。术前,“机器人”的机械手臂还得套上无菌套,3个器械臂和1个摄像臂将通过患者腹部的4个约1厘米的小孔进入腹腔进行操作。平时肝移植得消毒后全副武装的主刀医生,这回轻装上阵,可以坐在无菌区之外遥控“机器人”的巧手进行手术,其他医生则需穿上手术隔离服在器械臂边辅助操作。“机器人”辅助活体获取供肝最难的就是将移植所需的一套动脉静脉胆管等仔细地分离出来,而这些血管胆管密布于肝脏组织,绝大多数细如发丝,通过机器人摄像臂上的内窥镜和成像系统,主刀医生可以在控制台的目镜中看到三维高清的手术视野,而且可以将图像放大10倍以上,原本细如发丝的血管放大到像圆珠笔芯粗细,血管的分支都看得一清二楚,使医生可以做到精细解剖,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樊嘉、周俭和王晓颖三位医生轮流上阵,自如地操控手柄和脚踏板进行手术,超声刀每行进一厘米,就可能伴随着手术医生几次几十次用丝线作血管结扎动作,机器人的巧手可以360度旋转更加灵活,而且还可以滤过手的自然颤动,动作更加稳定,使结扎、缝合、分离等 动作更从容、更精细。通过整整10多个小时的精细操作,240克的肝脏组织终于从妈妈小杨的肝左叶安全“断离”,并从位于下腹部约10厘米长的“比基尼”切口中取出。
据了解,取下的肝脏约为妈妈小杨肝脏总量的20%,剩余的肝脏足够她使用,保证了供体安全;而对体重9.9公斤宝宝而言,供肝重量正好位于体重0.8%至4%的安全范围的中间值,既保证了安全,大小适中的供肝也不会给宝宝带来过重的负担。
虽然已经深夜11点,生命的接力仍在紧张进行着,而此时宝宝乐乐已在手术台上安然“入睡”。中山医院樊嘉院长、肝外科周俭主任、邱双健副主任与儿科医院副院长郑珊教授、董岿然主任、陈功医生等组成的外科团队对宝宝施行了“切除病肝、植入供肝”手术。切除病肝后,无影灯下“飞针走线”,供肝与乐乐的静脉、动脉、胆管系统成功“对接”。2月28日凌晨术毕,“移植肝”即有胆汁流出。
目前母子俩双双平安,术后第二天,妈妈小杨就可以下地行走,已于术后第五天康复出院。宝宝乐乐的生命体征稳定,黄疸消失,血总胆红素从140umol/L降到正常范围,脸色也从术前的蜡黄转变为现在的“白里透红”,肝功能正明显好转。
据樊嘉教授介绍,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微创技术正成为外科手术的一大趋势。如按传统的开腹手术取供肝,沿双侧肋缘“人”字型切口,切口总长度一般达40厘米,而利用机器人,手术切口长度极大缩短,只有传统的四分之一,这样不仅患者疼痛减少,恢复得更快,而且也更美观,降低了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影响。
据悉,2001年至今中山医院共完成了肝移植1200多例,5年存活率80%。2002年施行的上海市第一例成人-成人活体供肝移植和上海市第一例、第二例成人-儿童肝移植的三位病人目前仍健康存活。2个当初抱在父母怀里的“小毛头”病人也长到如今的1米7左右,进入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优良。
今天宝宝乐乐将转入儿科医院进一步康复治疗,“生宝宝的时候没有给他健康,这一次肝移植我要还给他健康,谢谢医生、护士们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小杨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