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伦秀:师从汤钊猷院士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肝癌外科治疗、转移复发防治等。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973首席科学家。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去年获“第十三届上海市科技精英”。
“人生轨迹因一颗小石子改变”
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钦教授从小怀抱当科学家的梦想:“我对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的向往到了膜拜的地步,理想是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少年班。”
16 岁的钦教授在高考前夕出现意外。在“跳箱”测试中跌落,导致肘部关节“撕脱性骨折”,但医生误诊为脱位,使他经受了不该有的二次手术,折腾了两个多月,出院时离高考只有一周了。“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俗话说的良医救人、庸医害人,医生的一点点疏忽误判就会给病人增加无端的痛苦。”填志愿时,钦教授决然将原来的梦想全都换成了医学院。“开始我只是简单地想,至少我自己的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慢慢体会到做合格的医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医生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
“将学术之魂融入外科技术的骨架”
钦教授1993年师从著名肝癌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这二十年间,他根据汤院士的要求,始终坚持外科临床与学术研究双栖发展,在完成肝癌病人诊治和外科手术等临床工作的同时,坚持研究转移复发的机理,取得了多项新发现。
经典理论认为肿瘤早期不会转移,只在晚期发生转移。但钦教授团队发现这个理论解释不了医疗实践中的很多现象,有些看似凶恶的大肿瘤在彻底切除后并不会转移复发,而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肿瘤却会早期广泛转移。他们比对无转移和有转移的肿瘤,发现两者的基因表达谱差别很大;而有转移的病人原发肿瘤与其转移瘤间无明显差异,背离传统经典理论。由此他们首次揭示了“肝癌转移能力始于原发瘤,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改变”,获得了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少有的以外科医生为主要成员的奖项。他们创建了两个可用于预测肝癌转移的新方法,正努力将它们转化为有效的预测诊断手段,争取在早期知道哪些病人容易转移复发,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预防,以及该从哪个阶段开始进行干预。“几十年的研究不是为了发论文,而是为了寻找对病人有用的工具。”将研究应用于临床,是钦教授自行医之日起追求的目标。
“我尽力做合格的医生”
癌症还没有被攻克,医生总要面对很多无奈。“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会尽全力延长病人的生命。我们不仅同情病人也同情他们的家属。即使不能治愈,也要帮他们度过这个难关。”
“医生最大的欣慰是通过努力给病人带来希望,帮病人家庭重拾幸福美满”。10多年前,钦教授为大学毕业才2年就患上早期肝癌的小伙子做手术,小伙子有个女友,“她不可能等这个身患重病的他”——很多人这么想。然而,手术后两个月小伙子来复查时,他的女友也跟在一旁,问钦教授“我们能不能结婚?能不能要孩子?”再1年后,他们给钦教授发来女儿的照片,开玩笑地跟了句:“我们能不能再生一个?”说到故事的结尾,钦教授会心一笑,随即又说:“但是,外科医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临床问题需要科研解答。”这也是钦教授一直注重将科研应用于临床,将临床服务于科研的原因。
“钦教授教我们怎样做好医生”
兴趣和内心的宁静是通往学术道路的不二法门。几乎每晚,钦教授都在办公室里看文献。“有兴趣才会投入。晚上,我会看文献,关注各个研究方向进展的情况,或是与学生讨论课题进展与困难, 修改学生的论文。”
每过一两周,钦教授就会召集学生们开组会,让他们交流讨论各自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钦教授则提出自己的指导性意见。“教授给我们研究的大方向,他给我们的研究空间从来都是很自由的。”二年级博士生高小妹这样说。基础医学专业博士三年级的盛媛媛则说:“他会直接指出我们的错误,但是否要根据他的意见修改则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如果我们临时要换课题,他也不会反对。”
钦教授不只关注学生们的研究内容,对他们报告时的PPT 设计、用语等细节也会一一提出建议,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亲自修改每个学生的每一篇英文论文。最近,他组织研究生们翻译一本癌转移方面的书,每晚都熬夜校对和指导学生们的翻译。
钦教授常常与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感悟:“学医要悟性,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需要悟性。但更重要的是投入,只有你感兴趣了,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研究和工作中,才会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主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