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国家外国专家局
2014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后,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他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我校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巴基斯坦籍专家加齐、现代物理所英国籍罗杰、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英国籍玛丽?哈德和物理系意大利籍考西莫,受邀参加座谈会。
22日下午4时,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市长杨雄陪同下,来到上海西郊宾馆会议中心。习近平同50名在沪外国专家合影留念,随后主持召开座谈会。
这些专家来自22个国家,分别在上海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就职,为推动我国重点领域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和重大科学研究取得关键性突破发挥着积极作用。
5名外国专家代表发言结束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外国专家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认识。几位专家所提的意见和建议都很有见地、很中肯,我们会认真研究采纳。习近平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参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及其亲属,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习近平指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依靠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空间已越来越小,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对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复杂形势,面对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各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寻求解决之道。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好比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纵横交错、明暗强弱的各式组合之中,新的画面和景色就会出现。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才、呼唤人才,需要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习近平强调,文明交流互鉴,首先是人的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有利于我们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推动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
习近平指出,各位外国专家把中国作为第二故乡,我们把大家视作中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希望各位外国专家继续关心、支持、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中国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继续当好中外交流合作的民间大使,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把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传播到世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外国专家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见解、辨析、意见,甚至不留情面的批评,有利于我们正视自身问题、解决面临难题。
习近平强调,外国专家主管部门要继续完善外国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外国人才合法权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外国人才的专长和中国发展的需要紧密契合,为外国专家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座谈会结束时,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一一握手,送他们离开会场。
马凯、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