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祥:美国能否主导对中国的石油封锁?

作者:张中祥摄影: 视频: 来源:《财新网》2014年5月26日发布时间:2014-05-29

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进口大幅增加。这极大地引发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担忧,因为其快速增长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政治不稳定的中东和非洲地区,并且运输要途经中国没有影响力的漫长海上航线和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和经济意义。马六甲海峡直接影响中国石油进口的海上航道,但中国对其却没有直接影响力。因此,中国有充分的理由担心其石油运输的安全和顺利行驶。中国对这一战略致命点感到担忧。任何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的负面事件都可能中断中国的贸易运输,尤其是石油进口,这可能会打击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军事能力。

显然,石油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且仍在继续上升,更重要的是,因为石油进口来自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同时运输至中国的路径易受中断影响,且不在中国的掌控之中。因此,中国的能源安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石油安全。

中国高层已将马六甲海峡视为战略脆弱点。早在2003年11月,胡锦涛主席宣布“某些大国”一心想控制马六甲海峡,并呼吁采用新的策略来减轻其影响。此后,中国媒体相当关注中国面对的“马六甲困局”问题。《中国青年报》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制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潜在威胁”。

鉴于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重要性和中国缺乏对这条运输航道的影响力,在中国国内,引发了美国主导对中国实施石油封锁威胁的担忧, 甚至导致中国能源安全政策立脚点都建立在这个潜在威胁基础上。

在此背景下,美国能否主导对中国的石油封锁?

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和中国对该运输航道缺少影响力这两方面已经引起人们对美国主导对中国石油封锁威胁的担忧。

中国已经努力在能源需求和供应两方面采取措施以应对“马六甲困局”,并提高能源安全。在供应方面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支持中国国有石油企业通过“走出去”政策,在海外扩张、提高海外石油产量。如果中国国有石油企业的海外石油产量是为帮助提高中国的能源安全,那么,这些石油需要被运回中国。可是,如果担心美国石油封锁,那么,把中国国有石油企业的权益油运回中国也面临同样的封锁问题。

美国作为世界上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当然不愿意看到和接受中国的崛起,并谨防对其霸权形成任何挑战。从地缘政治上看,美国一直试图遏制中国日益增强的全球影响力。随着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长期战争中撤出,并重新把焦点放在亚太地区,其重返亚太战略目前主要表现在与中国周边国家一起实施“包围联盟”。但是,想要推出一个抑制中国经济的政策却是非常不可能的,因为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融合和互相依赖程度很高,根本无法承受对方经济崩溃对自己的影响。这种政策只会引火自焚。

美国试图影响、但不干预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以避免台湾海峡的不稳定,此举明确佐证以上观点。在2012年1月台湾大选之前的一周左右,反对党的候选人与执政党的被提名人在民调并驾齐驱。反对党反对旨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九二共识”,如果它的候选人当选领导人,美国认为该结果可能导致台湾海峡不稳定。因此,在最后时刻,现任和前任美国官员不顾反对党对其在以前的台湾地区大选一贯保持政治中立的诉求,抵达台湾。相反,这些美国官员明确地说服选民要珍惜当前两岸关系的稳定,这种支持显然对执政党更有益。

有些人可能会拿以美国为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自由贸易协定来作反驳。但是笔者不同意美国利用TPP在经济上孤立中国的观点。相反,笔者认为美国想要利用TPP敦促中国遵守在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规则。美国还希望利用TPP实现其私营部门和其他国家国有企业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竞争的主要目标。这个目标反映了美国对其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在世界贸易中拥有的不公平优势所产生的严重的失望。

退一步说,即使美国想要实施封锁,也很可能不会太成功,并且从实际操作上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如果在靠近中国的地方实施封锁,用于封锁的舰艇很容易受到中国的攻击。相反,如果在远离中国的地方实施封锁,则难以区分准备运往中国的石油和运往其他国家的石油,因为一艘船上的石油可能是运往多国的,并且在运送途中石油的所有权也可以轻易发生改变。

因此,在笔者看来,美国主导对中国实施石油封锁的威胁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只是想象,或人为制造的伪命题。如果这种封锁是不可能发生的,再退一步讲,即便美国有这样的意图,其成功的几率也很低,那么,中国能源安全政策如此重视这个潜在威胁是自己在吓唬自己,反而易被西方强国、资源富有国和国内利益集团所利用。

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强国都获得了最好的油田的控制权。作为国际油田竞赛的后来者,中国只能与美国所称的“无赖国家”达成交易,并冒险在石油资源丰富、但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收购, 此外别无选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国有石油企业积极争取在西非和拉丁美洲的资产。然而,在笔者看来,国有石油企业的行为和在推进扩大海外业务的过程中,夸大了潜在的石油供应中断的程度。以能源安全的名义,采取一种咄咄逼人并保持不必要高调的策略,国有石油企业使中国在世界敏感地区的外交关系变得复杂化。这可能会劫持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政策,因为国有石油企业不顾中国的整体国家利益,首先优先考虑自己的利润。

(特约作者张中祥为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