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明:凸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坚定获得“自我主张”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上观新闻》(2017年04月07日)发布时间:2017-04-07

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术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经历,而几乎所有发展成熟并产生伟大成果的学术都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即逐渐摆脱它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并从而提出它的“自我主张”。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一方面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相联系,另一方面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与成长相表里。就学术的方面而言,没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所谓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应当被理解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而形成这个阶段的转折点目前正在出现。

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们既面临着学习的任务,也面临着思想的任务;而在特定的转折阶段,思想的任务将更为繁重。既然哲学是思想之事,那么,哲学便尤其不能规避如下的思想课题:比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怎样的前提条件下才是可能的?其本质的规定和特征是什么?它又在何种意义上能够成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础?

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术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经历,而几乎所有发展成熟并产生伟大成果的学术都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即逐渐摆脱它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并从而提出它的“自我主张”。毫无疑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能不以获得这种自我主张为根本前提。我们知道,由于现代性在其特定阶段上的“绝对权利”,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是普遍地进入到一种“学徒状态”中去了,并由此而开展出一种史无前例的学习进程。这一学习进程是如此波澜壮阔和成果丰硕,以至于我们对它的积极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太高。然而,要表明中国学术的“学徒状态”并不是无谓的,要表明由之而来的一切将成为一种意义深远的积累和酝酿,中国学术就必须在其发展的特定阶段中成为能思的和批判的,从而坚定地获得它的“自我主张”。要言之,在这种“自我主张”还根本没有出现的地方,就谈不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不可能构成在此基础之上的学术话语体系。

这种学术上的“自我主张”并不意味着任何一种孤立主义或民族主义。毋宁说,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必经历“文化结合”的艰苦锻炼;但除非它能够赢获其“自我主张”,否则,便只能在这样的艰苦锻炼中被压垮。黑格尔在谈到希腊文明及其学术时说,希腊人既背负着自己的传统,又面对着强大的东方外来文化;正是通过“文化结合”的艰苦锻炼,才产生其现实的活力并开辟出它的繁盛时期。因此,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根本不拒斥外来的东西,并且唯因其“自我主张”而保持其自觉的和积极的对外开放。

除开上述那些形式的前提和要求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还有其根本的实质性规定。这个规定是:其学术在总体上要能够深入到中国社会—历史的实体性内容之中,并以切中现实为旨归。所谓“现实”,不只是单纯的实存,即可以通过知觉直接给予我们的“事实”;按黑格尔的说法,现实是实存与本质的统一,是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因此,切中现实意味着很高的理论要求,并且唯有通过批判地脱离本质上是主观主义的“外部反思”,方才能够达成。“外部反思”从来不深入于事物的实体性内容之中,它只是把一般原则抽象地运用到(先验地强加到)任何内容之上。只有从“外部反思”的主观主义中彻底摆脱出来,才可能以切中现实的方式来把握“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只有能够切中中国的社会现实,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基于这样一些问题领域,哲学学会将以一个综合的规划来凝聚近期的研究目标,通过哲学各二级学科的参与以及以问题为导向的合作,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论坛、征文、工作坊和项目,使这一问题领域的研究得以持续地展开和不断地深化。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哲学学会要能够承担起时代所要求的思想任务,从而以自身的方式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

作者为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