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蒙河 宋雨晗:大学通识考古教育应注重“四性结合”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5月09日 05版)发布时间:2017-05-16

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产物,通识考古教育成为方兴未艾的公众考古四种实践形式——传媒考古、考古展览、考古活动、教育考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考古专业教育不同,通识考古教育的对象是非考古专业学生。它不以培养专业从业人员为目标,也不以普及考古常识的考古科普为志趣,而是以考古启迪学生之智,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以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宗旨,使学生有能力参与考古阐释的判断性评估,并更好地理解过去怎样和为何与现在相关等。

2003年起,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开始面向全校非专业学生开设“考古发现与探索”等通识考古课程,介绍考古学在发现、研究、保护、利用、传承考古资源方面的专业价值、学术意义、文化影响、社会效益,开创了国内通识考古教育的新方式。

作为通识考古教育的较早实践者,笔者认为通识考古教育存在以下一些可以交流、分享和思考之处:

首先,课程设置要坚持“宁通勿专”原则。与考古专业授课方式不同,通识考古课程不适于做教科书式的系统讲授,而应做专题课式的重点讲授。在传输考古学基本常识的同时,通过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人物、过程,向学生介绍诸如人类迁徙、创新发明、人地关系、文化交流、文明比较、国家形成、文保理念、利用方式、遗产传承等具有科学探索、人文关怀、时代精神的专题。

其次,教学方式要利用“四性结合”手段,通识考古课程要力求将考古学的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结合起来,把枯燥难懂的考古学理论、方法和知识体系转换为深入浅出的社会文化语境,强调变专业阐述为文化叙述,变术语表述为社会讲述。

再次,通识目标要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在现代知识体系中,即便受过通识教育的学生也难以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因此通识教育不应停留在扩展知识面的层级上,而应该使学生通过学习考古学发现创新与研究创新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身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作者:高蒙河 宋雨晗 单位: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文博系)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