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事业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和战略制高点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科学网6月19日发布时间:2017-06-19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的领域大部分都比较‘硬’,在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方面推进得比较迅速,但是在网信这样一个比较‘软’的领域却相对缓慢。”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6月18日举行的第七期钱学森论坛上如是说。

而事实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战略问题,应该成为信息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和战略制高点。

三大方向破冰网信军民融合

当前,网信领域出现了创新的大好势头,似乎所有的从业者都在谋创新、谈创新,各种创新概念、“黑科技”满天飞。

不过,邬江兴坦言,我们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我们在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依然乏善可陈,产业生态环境并未发生根本好转。

面对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表示,单纯从军事或民用方面难以解决问题。网络信息安全是全方位的,必须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可按‘破冰、互融、一体化’的思路推进。”陈志杰建议,重点找一些典型领域进行制度机制和创新园区建设。

那么,哪些领域可以率先破冰呢?邬江兴看好三个方面,分别是: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太空网络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这三个方面都有强烈的军事需求,都可成为军地共建、融合的先发项目,同时可以通过需求带动形成行业性的技术群体创新。”邬江兴认为,网信军民融合需要劲吹供给侧改革之风,以前瞻性、战略性的新需求为动力,以重大专项工程为引领,尤其是需要能够创造性地培育实现领跑的标杆技术。

建立“揭榜挂帅”的竞争模式

实际上,我国信息化民用领域已孕育出多个世界级互联网企业,技术实力不容小觑,但其多项能力尚未辐射进入军事领域。

“民参军”的难,是很多企业家和科学家都深有体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表示,在军事领域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采购过分集中,二是供给也相对集中,这就导致了民营企业无法进入这样一个体系当中。

然而,如果国家自己动手组织干,基本上起步于科研,止步于科研成果和示范应用。非市场手段的国家研制方式,会把一个产业带入没有竞争活力的境地,军民融合发展也是如此。

“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网信领域要实现大的跨越、大的进步,没有企业的参与是不行的。”为此,邬江兴认为,当前亟待建立一种“揭榜挂帅”的竞争模式,充分吸引具有强大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为网信领域国防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不一定都要等到策划出什么大项目后才让大家来申报,可以让有思想者来提问题、让前瞻性军事需求来出难题,通过发‘皇榜’,让千千万万的民间企业来登台打擂,谁能真正解决问题就给谁支持。”邬江兴说。

陈志杰也认为,应鼓励小企业参加军民融合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技术创新活动。因为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创新是它们能够活下来的唯一途径,由此其创新活力最足,思想最活跃,更勇于尝试不一样的技术路线。

以点带面促深度发展

如何推动中小微企业进入国家和军队壁垒化比较严重的领域?如何把强大的社会创新力量和旺盛的军事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如何让军事领域的先进技术更好服务于国家网信建设?这都需要有可操作的政策制度作为支持。

不过,邬江兴直言,目前在体制机制设计上,不但军民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有的方面甚至连“第一公里”都没有疏通。

在他看来,网信军民融合,实际上是三个矛盾体、六个执行体之间的统合问题,就是要统筹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两个业务体、军事科技和民用技术两个需求体、国有大型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和民营中小微高科技企业两支力量、两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关系。

“能够促进其中一个矛盾体的协调发展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现在要推动三个矛盾体的融合,特别是要解决不对称合作、动别人奶酪等问题,可谓难上加难。”邬江兴说。

为此,他建议,可以依托相对宽松的政策机制、多元灵活的进入退出机制、区域或城市群的支撑优势以及能够包容失败、甚至是有较大容错能力的文化环境,打造一个网信军民融合领域的“深圳特区”。通过特区的建设,形成经验成果,以点带面推动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