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十九大闭幕后新时代中国大国外交的一大盛事,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国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报名参会,其中目前正处于执政期的执政党占到近八成,可谓是世界政党“朋友圈”的一次大聚会。对于这次高规格的政党会议,人们充满了好奇。上海高校智库·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对其进行了采访,通过他的专业观察,带我们走近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盛会。
三个最大感受:震撼、深刻、期待
问及与会感受,郑长忠用了三个词来表达:震撼、深刻、期待。
一是震撼。身处会场,周围是各种肤色、服装甚至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如此规模,充分让人体会到此次会议“一高三首”的特征。“高”指的是高层对话,“三首”指的是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举办的首场主场多边外交活动;是我们党首次与全球各类政党举行高层对话;也是出席人数最多的首次全球政党领导人对话会。“没有到现场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到那种强烈的震撼感。”与会的众多国外政党代表也有同感,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司库安东尼·帕克发言的第一句话就表示,会议的规模和范围使他感到震撼。
为什么要以如此高的规格、如此重量级阵容进行政党对话?郑长忠认为,这与政党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作用密不可分。政党是现代政治中的核心的组织力量,它是联系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制度性和组织性安排。对于后发国家,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它还是建构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党跟政权密切相关,也跟国家和社会密切相关,但又区别于国家,因此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是深刻。郑长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令其印象深刻。比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强调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三是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倡议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郑长忠认为,机制化意味着这一对话平台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各方力量的一个重要网络。
为何选择在十九大闭幕不久后召开?
在会议现场,郑长忠观察到一个细节:会议开始以及会议间歇,有个角落总是围着许多人,常常是里三层外三层。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是在向与会代表免费提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这些书有不同语言版本,与会代表的热情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十九大和中国未来发展的极大关注。
事实上,此次高层对话会选在十九大闭幕不久之后开,也是有原因的。十九大闭幕后,中共即着手在党际交往中宣介十九大精神,除了按惯例向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共产党执政国家派出特使,还应日本、韩国、蒙古等多国邀请,派出十九大对外宣讲团。但是,鉴于中国的受关注度和世界政党“朋友圈”范围太广,各国政党仍然不解渴,纷纷通过党际交往渠道向中共提出,希望深入系统了解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了解中共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主张。为了回应这种国际期待,中国共产党决定召集大家齐聚北京。
在郑长忠看来,此次会议召开还有三个更深层次原因:一是人类社会走到今天,面对全球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仅凭一己之力,恐怕难以应对,需要各国共同参与来解决,这个也就是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求。但是由于国家的利益或者国家外交上的一种刚性,实践运作中会面临不少障碍。而政党由于相比国家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用政党对话这样的沟通形式有利于破解这种刚性,有利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有利于最大程度形成共识。二是现代文明发展到现在,也遇到一系列难题。过去,西方经验被视为唯一,但事实证明,这个唯一并非全球通用,而且现代化发展路径也绝不是只有西方模式这一条路。现在已经到了全球范围内寻求经验的时候,需要通过共同总结、互相学习,汇聚成现代文明的整体性成果。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中华文明开始从古典政治文明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并走向定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五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当性正确性得以充分呈现出来。
基于政党的作用和上述原因,由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回答世界之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有媒体在评述此次会议的意义时指出,这次高层对话会将回答一个世界之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郑长忠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相互联系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郑长忠指出,过去,西方作为原发性现代国家,首先走向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对原发性国家自身比较有效,但是一旦实践在后发国家身上,就出了问题。而中国的发展表明,后发国家应该遵循自身的逻辑,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是一条兼具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发展三个方面的道路。“也就是说,现代文明条件下追求的理想状态在我们这里基本上实现了。在有些国家那里,三者常常彼此阻碍,最终导致国家崩溃。能够在坚持发展、稳定秩序的同时保证一体化、多样性和发展性,这是很不容易的。”
从社会主义发展角度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作出了贡献。有人曾把苏联的失败称作社会主义的终结,郑长忠认为,实际上苏联是得了一个毛病,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侏儒症,它的社会发展是失衡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也是对社会主义内涵的进一步丰富。
从政党治理层面看,中国走出了一条用政党建构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新路。在政党自身建设方面,我们采用了政党自我革命来实现自我监督的方式,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只靠外力(其他政党)的监督,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发展的新形态,对整个现代政党理论和实践都是有贡献的。
平行分组会的四个议题,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此次会议有四场平行分组会,议题分别为:一是“加强政党建设:政党的挑战与未来”;二是“建设美好国家:政党的实践与经验”;三是“共建‘一带一路’:政党的参与和贡献”;四是“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的角色和责任”。
郑长忠指出,第一个和第二个议题讲的是政党建设和国家建设这一对关系。政党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建设,而国家发展要取得成功,在现代条件下政党建设起到核心作用,所以这两个问题是现代社会每个国家、政党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第三个议题实际上讲到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如何发挥政党力量的问题。政党一般是政策的主要制定者,让它们在前期更多了解“一带一路”、更多参与,就会减少与国家层面交往时可能带来的沟通不充分等问题。第四个议题则紧扣本次会议的主题,希望所有政党能着眼于整体来考虑,各个国家形成广泛的网络沟通。
郑长忠认为,政党会议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在国家交往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网络或者是一个政治框架。过去我们对政党的交往不是很重视,如果能够以这次会议为基础,用政党形成的这种框架去构建互联互通的多元网络,将可能形成一种新型外交形态。他打了一个比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如果说国家交往方式就像是人身体内的血管体系的话,那么政党的网络就像是经络体系,它所起到的将是更无形、更潜在同时也是沟通更灵活的作用,这也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机理的一种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