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江湾校区发现人员核酸异常,一系列应急举措和保障行动迅速展开。江湾校区全体师生员工人不流动、足不出户,按要求有序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核酸检测,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提供每日三餐,由志愿者提供送餐服务。
在春寒料峭时节,江湾校区师生一德,同心守望,让一抹抹暖色,成为校园的主色调。
学生志愿者:闻令集结,为守护江湾校园贡献青春力量
3月31日以来,“大白”的忙碌身影汇聚成校园里的一道白色暖流。在校园静态管理的关键时刻,他们在各点位间来回穿梭,串起校园的安全线、运输线、保障线,成为网格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群可敬可爱的人中,学生党员志愿者是一支重要生力军。
学生志愿者发放三餐
据介绍,江湾生活园区封闭以来,近200位来自各个院系的志愿者,参与到楼宇值守、运输和发放三餐盒饭、公共卫生保洁及检测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中,服务时间从早上7点持续至晚上10点,每人日均时长十余个小时,累计服务时长5000多小时。
2019级法学院本科生曹盈就是近200位学生志愿者中的一员。
3月30日夜里,她在班级群内看到辅导员征集储备志愿者,毫不犹豫报名了。在她看来,一方面,“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当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她此前已身着“蓝马甲”在学校闭环管理中担任过疫情防控志愿者,也渴望将此前经验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3月31日早上6点半,她收到了分配任务的通知,经过培训,她穿上防护服迅速上岗,一名“大白”诞生了。
据曹盈介绍,由于网格化管理的需要,这几天,她的工作内容是前往生活园区各幢楼宇敲开一扇扇宿舍门,向同学们统计信息或发放盒饭。她感到温暖是,同学们非常理解和配合工作,每一次上门,都能收到一句句“感谢”。“相信只要大家配合防疫,共同努力,解封那天一定很快会到来!”
法学院法律硕士“北辰”党支部志愿者打扫公共卫生
园区值守有“大白”的积极参与,公共卫生环境也由大白来努力维护。
4月1日上午,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法学院法律硕士“北辰”党支部志愿者前往江湾生活园区18号楼打扫公共卫生。他们认真细致地清理了12个卫生间里的60个隔间,维护公共卫生环境干净整洁,身体力行为园区学生做好表率,让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这几日,在江湾生活园区,“大白”们在一树树春花下穿梭如织,他们闻令集结,冲锋前线,为守护江湾校园贡献青春力量。
来自导师的关爱:将未完成的实验收尾,打包递送必须品
疫情“倒春寒”,来自院系和导师的关爱,也让学生们感受着别样的温暖。
将未完成的实验收尾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下简称“代谢院”)有15个青年PI,自准封闭管理以来,大多数青年教师都坚守在校园里和学生在一起,遇到封闭的特殊困难,导师们都能主动关心关爱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3月31日,江湾生活园区封闭后,学生留在宿舍,此时,不少人做的实验尚未来得及收尾,副院长赵同金带领导师和博后等18人团队接着完成同学们未完成的实验,并整理实验室。
导师运送液氮回实验室
在实验中,液氮是必不可缺的实验用品。为了防止实验用品临时不足,代谢院赶在浦西静态管理前联系了液氮公司递送液氮。江湾校区封闭后,液氮无法送到楼里,导师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480L液氮推回实验室,前前后后一直忙到下午3点,大家才吃上了午饭。
解决了一个问题,新问题又来了。学生临时回到宿舍,不少人电脑还留在办公楼,无法开展正常学习生活。
代谢院辅导员们立刻向同学们了解需求,很快便收到了49份求助,导师们将留在实验室里的笔记本电脑逐台登记打包,全员出动,协助志愿者送到了生活园区。
在江湾校区,像代谢研究院一样为学生转运必须品的院系还有很多,大家调研学生生活所需,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辅导员上报必须品清单,统计转运物品需求,努力为学生排忧解困。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打包电脑及必需品
4月1日下午开始,留在在林太珏环境楼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师生分成三组队伍,分楼层为同学们打包笔记本电脑、U盘、移动硬盘、药品等必需品,并分袋贴好标签、按宿舍园区楼栋分装,希望以最快速度将物品送回需要的同学们手中。
同天,高分子科学系学工队伍通过两轮急需物品转运问卷,细致排摸同学需求。留守系楼的师生们闻讯后立即响应,成立师生志愿服务队,在四位老师的带领下逐层将140余名同学的电脑、药物、移动硬盘等近200件科研、生活必需品分类整理打包,细心地贴好标签,希望能够在江湾的“倒春寒”中,为同学们送去温暖与关怀。
高分子科学系分类打包学生需要的物品
在这特殊时期,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保障学生需求,完成防控任务,平衡好各项工作,这充满了挑战。但我们拧成一股绳,秉着一股劲,克服种种困难,为学生撑起了一把把保护伞,相信疫情终将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教师志愿者:为留守江湾校园的师生提供一条龙送餐服务
化身“大白”的除了学生志愿者,还有留守江湾校区的老师们。
“各楼志愿者请注意,午餐已在路上,请各楼负责人穿戴整齐防护服后才能来二号门取餐!” 中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颖军在“江湾园区送餐”微信群里“吆喝”了一声。
没多久,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在陈颖军及同事余兆武、王笑非的运送下来到专家楼,将午餐交付给专家楼志愿者后,三位“大白”兼“外卖小哥”又踏着匆匆脚步离开。
在他们手上,还有一份长长的送餐地点在等待配送……这一天,留守在化学楼、叉一楼、叉二楼、生科楼、温室、物理楼、环境楼、先材楼、发育所、保障楼、法学楼、保卫处、图书馆、数学中心等楼宇中的师生们都及时吃上了午餐。
3月31日当天,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党委协调下,一支由各个院系留校教师志愿者组成的队伍自发为师生们提供一条龙送餐服务。
最初,这支队伍是这样构成的:有专人对接统筹各幢楼宇的餐盒分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陈颖军、余兆武、王笑非、马臻负责餐盒配送,每幢楼宇指定一名教师志愿者作为联系人接收餐盒,并派发至楼内每位师生手中。
试运行一天后,经过与总务处的沟通协调,大家对送餐流程进行了优化,并对志愿者的分工也做了调整。
从4月1日起,院系每天上报所需餐盒数量,上午和下午,各楼宇安排一位志愿者身着防护服至食堂集合,帮助食堂打包,并将打包好的餐盒带回楼内,分发给楼内师生,因疫情管控原因无法出楼的,则继续由送餐志愿者安排配送。
“请各志愿者老师到各自楼下稍等,我马上送防护服过来!”4月2日下午,在新设的“食堂帮手志愿者”微信群里,陈颖军又“吆喝”了一声。
教师志愿者送餐
不久后,各楼宇志愿者们将从他手中领取防护服,继续化身“大白”,为师生们送餐,而这样温暖贴心的一条龙送餐服务,将持续至江湾校区解封。
春已至,花已开,让我们在师生同心共筑的温暖堡垒中,相互守望,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