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选择的本质是,它将不受外部条件和给定的资源的限制。”
4月10日,虚拟会议背景里,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2020级本科生杨康绮着白色西装、黑色衬衫,戴眼镜,正侃侃而谈。她正在参加在北京举办的2022年IPSC国际公众演讲比赛(IPSC,International Public Speaking Competition,下文简称:IPSC)中国演讲队选拔赛。获胜者将代表中国出征国际公众演讲比赛,与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同台竞技。
IPSC中国区大学组唯一代表资格!日前,好消息传来。而她完成比赛演讲的地点,就在北区学生公寓宿舍。
疫情期封控在寝室,她却成功晋级2022年国际公众演讲比赛,杨康绮是如何做到的?
北区宿舍中完成选拔赛,拿下中国区大学组唯一代表资格
时间回到4月7日傍晚,杨康绮接到IPSC大赛组委会通知,要求完成4分钟已备演讲和3分钟即兴问答。此时距离比赛开始只有2天时间。
在指导老师、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时丽娜看来,用2天完成以前需要至少1-2个月打磨才能完成的全国大赛讲稿,是一项极不容易的事情。而在疫情期就更不容易。
IPSC由国际英语联合会(ESU,The English Speaking Union)创办。比赛难度高、涉及面广、评选机制苛刻,想要在中国选区获得参赛资格,选手不仅要在中国区选拔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取得全国一等奖或冠亚季军名次,还需要满足16-20岁之间的年龄标准。而最终国际赛的入场券,大学组仅有一个名额。
杨康绮在“21世纪杯”全国总决赛
从地区赛到全国总决赛,2021年10月杨康绮斩获第26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总冠军。
这一次,她又拿到了IPSC中国区大学组的唯一代表资格,获得了前往国际舞台比赛的入场券。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她参加比赛的场所,就在北区宿舍。这里也是杨康绮自学校3月13日实行准封闭管理以来最常呆的地方。在这里,她完成选拔赛,准备演讲稿和自我介绍录制。
疫情期,同学们都在上网课。不少同学表示在宿舍上网课效率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杨康绮却能在保证学业的同时出色完成大赛。她是如何做到的?
反复练习、训练比赛开始前5分钟还在彩排
准封闭管理时,杨康绮保持着每天都训练演讲技巧、打磨演讲稿的节奏。4月4日进入封闭管理后,即使只能通过线上方式与指导老师时丽娜沟通,她仍坚持每天训练,始终让自己保持状态。
杨康绮与指导老师时丽娜
4月8日早上,接到演讲话题的第二天,她完成了初步构思,罗列了讲稿框架,中午就和指导老师时丽娜电话沟通写稿范围。下午她查找资料,完成初稿,4月9日早上,再与时丽娜磨合演练,晚上定稿,4月10日中午她在线上完成比赛。
“我们俩不能线下见面,我一周有10课时的课,还要参加教学培训,她也有很多学业任务、学生工作要完成,我们只能每天抽彼此都有空的时间在线上磨合讲稿,模拟现场提问。”时丽娜说。
因为不能像其他参赛选手去现场,只能远程参赛,为了找到一个视频里效果最好的位置,杨康绮只能在宿舍有限的范围内不断尝试。比赛前一晚,她与时丽娜以线上会议模拟的方式调试网络,测试耳机收音效果,寻找合适的角度,一直演练到凌晨。第二天,利用午休时间杨康绮还与时丽娜彩排到比赛开始前的5分钟。
就这样,即使因为网络不畅导致即兴问答环节没有听清楚评委提问,杨康绮也能镇定自若地请评委重复一遍。
自主,让她把艰难期变成有意义的经历
“如何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负担中实现‘自主’?”评委犀利发问。
杨康绮回答:“我定义中的‘自主’不是我如何安排时间或如何安排我的活动,因为那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关于我如何获得‘自主’的问题,只需要协调我自身的行动和心态,因为那些是可以由我控制的东西。”
这种“自主”,也让杨康绮在校封闭期间,把艰难的时期变成了一段有意义和愉快的经历,不仅入选IPSC中国演讲队,更让学业、工作、爱好坚持不断线。
3月13日校园启动准封闭管理后,杨康绮除了准备比赛外,每周有24课时的线上课程。作为医学院分团委学术部副部长,她要组织策划部门线上活动。这学期她参加了生理学竞赛小组讨论,同时还在准备暑期要参加的峰会。课余她还参加中文、英文辩论,封校前还准备参加花样滑冰社、交响乐团。她在大赛自我介绍短片中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小提琴曲。
疫情期封闭在校园,如何每天高效利用时间,平衡如此多的任务?杨康绮说:“如果不打起精神去做,真的会做不完。我也会从另一个角度想,现在有很多人为我们这个相对正常的生活在付出努力,所以我也应该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杨康绮是一个喜欢按计划安排活动的人。每晚临睡前,她会提前规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下待办清单,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进行清晰明确规划。早上6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后,从6点到8点用两个小时做需要潜心完成的事,比如看论文、准备比赛材料。“这个时间不会有人联系我,我也可以把手机调成静音,不去看社交媒体,专注做事。”
对学习,她也有自己的方法,在涉及复杂生理过程的生物类学科时,她会在学习后向同学或者朋友复述一遍,以检查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她也重视输出,不会专门花时间背单词或者课文,但是如果学到了实用的单词或者表达,就会有意识地在写作或者口语交流中使用,来加深记忆,“多听多说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
她的课程大多在10点到15点之间,她会利用上课前的空闲时间,看生理学讨论需要的材料、暑假科研的内容。“因为中午送餐时间不固定,我也缩短午休时间用来处理事情。”网课结束后,杨康绮就会与时丽娜通过线上会议打磨比赛稿,晚上也会利用时间抽空做一些额外的阅读和学生工作。
在校园封闭期间,杨康绮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坚持着学业不断线,还和基础医学院分团委学术部的同学在3月策划了一场为期20天的学术英语线上背单词打卡活动。她在4月比赛期间,还参与统筹了线上科研分享会。这学期她还报名了脑科学研究院的实习。因为疫情,不能完成线下实验,她就通过线上组会、阅读老师布置论文让自己保持科研状态,这样,在疫情之后可以迅速跟上老师的步伐。
特殊时期,寻找微小而快乐的事作支撑
在校园启动准封闭初期,杨康绮也有过焦虑。频繁查看手机消息,受到一些负面消息影响,她有段时间也很难专心,听课和看书的效率变得很低。但很快她就调整了心态,“虽然有诸多影响,但这些客观因素我没办法改变,就只能最大限度去减少影响。”
“我可以理解现在很多同学的焦虑心情,我也经常会感到烦躁、失落。我缓解焦虑的方法是,尝试着找到一些小的让自己开心或满足的点。我喜欢喝咖啡,在封校之前囤了很多,早起之后泡一杯咖啡对我来说,就是一天最快乐的事情。”在杨康绮看来,特殊时期就需要寻找一些微小的、但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作为支撑。
她也将自己在校封闭的经历写到比赛讲稿中,“我已经被隔离了28天了。交流、活动和选择都有所限制,但我还是学会了享受窗外蓬勃的绿色景象,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简单的锻炼,去欣赏和感谢志愿者们的努力。我选择满怀乐观和希望,把这段艰难的时期变成了一段有意义和愉快的经历,去欣赏那些平凡的小事,做出了真正的选择。”
此时,她正在为5月9日的IPSC国际赛做准备。杨康绮和老师时丽娜推翻了原有讲稿,正重新构思。查资料、拟初稿、做修改、再润色。长期的合作也让两人形成一套备赛经验。
“构思好框架、搜集好资料后,拟初稿大概要两到三小时就能完成,每次润色可能也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目前稿子已经修改过5轮了,还在反复打磨中,希望能在世界舞台,传递出我们的声音。”“我并没有对名次有什么要求,但是肯定也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