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优秀博士研究生赴德国林岛参加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药学院发布时间:2023-07-12

2023年6月17日至30日,药学院汪瑜,夏加璇,金子义三位同学作为中国青年科学家代表参加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医学和生理学”,共有40位诺奖得主和600余名来自全球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出席。经过中德联合专家组的层层选拔,共有30名博士生代表中国青年科学家参加本次林岛诺贝尔获得者大会。


在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行前培训后,基金委副主任兰玉杰向青年科学家代表颁发证书

出行第一周:系列参访活动

出行第一周,同学们依次赴德国波恩、法兰克福、海德堡、图宾根四个城市的高校及研究所参观访问。首先抵达的城市是波恩,分别参观了波恩大学医院免疫系统研究所与德国研究基金会(DFG)总部。DFG的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德国的科研体系与资助情况,讲解了相关的项目以及申请情况。

药学院三位博士研究生(从左至右:金子义,夏加璇,汪瑜)访问德国研究基金会(DFG)

第二站,代表团赴法兰克福并参观了法兰克福心肺研究所(CPI),这是由法兰克福大学、吉森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联合构建的卓越集群,成立于2019年,未来7年内,该集群将得到德国研究联合会(DFG)约4500万欧元资金的支持。该集群旨在进行转化研究,即从细胞培养实验到动物模型系统中研究心肺疾病的机制,并将这些结果与临床数据结合,寻找心肺疾病治疗新方法。负责人员介绍了研究所目前招收博后科研人员的要求及提供的待遇,并邀请了多位在研究所工作的华人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以及中国留学生介绍在CPI的研究工作生活。最后,大家参观了影像平台、离体血管、流式细胞仪等多个先进实验设备。

第三站是海德堡,负责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DKFZ)成立于1964年,坐落于巴登符腾堡州海德堡大学内。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设有6个科研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和肿瘤生物学、功能和结构基因组学、癌症危险因素和预防、免疫学和癌症、影像学和放射肿瘤学、感染、炎症和癌症。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90多个课题组致力于研究癌症的发生、发展、癌症的风险因素,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就。2008年,Harald zur Hausen教授因发现子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诱发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代表团参观了中心实验室,并对肿瘤疫苗以及CRISPR-Cas9等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参观DKFZ实验室


最后一站是图宾根,代表团分别参观了图宾根微生物研究所,赫蒂临床脑研究所,图宾根图像引导和功能指导(IFIT)研究所及其分子影像平台。同学们通过与上述研究机构教授们的交流,开拓了科研视野,了解了国际先进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为后续科研工作带来了启发。

参会中国青年科学家代表合影


   出行第二周:参加第72届德国林岛诺贝尔获奖者大会

林岛诺贝尔获奖者大会期间,青年科学家们通过大型讲座、开放讨论、共进午餐、科学漫步等活动与诺奖获得者们零距离接触,一同探讨科研问题、人生志趣和兴趣爱好。组委会给大家提供了充分的与诺贝尔获奖者互动交流的机会,不仅在开会期间设置提问环节,让青年科学家针对演讲内容开展充分互动,同时在中场休息期间也开放了自由交流的平台。

以下为三位同学各自的感受:

汪瑜:参加2023林岛诺贝尔获奖者会议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感受到了这些杰出的诺贝尔获奖者们所带来的激情和凝聚力,他们分享的精彩经历,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了我莫大的鼓舞。通过与开创了“超分子化学”的Jean-Marie Lehn教授交流,了解到他不仅对于超分子领域有开创性研究,还在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也颇有见解。聊天期间,他鼓励我们科研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要获得成功有两个秘诀,第一是需要专注其中一个研究方向,第二是要关注实验中意向不到的实验结果。在会议期间,我还有机会与来自多国的青年科学家畅谈,共同讨论科研问题,人生趣事,这种交流的机会难得且对我影响颇深。

汪瑜与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Harold E. Varmus教授进行交流

夏加璇:与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亲密交流学习,体验了一把超近距离追星,心中的震撼与感动已经难以言喻。从他们的演讲中,我听到了关于细胞生物学、疾病治疗和医学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讨论过程中,各位诺奖得主也会无限耐心包容解答我的困惑,为我的研究指明方向。其次,大会让我与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建立了联系。与会期间,我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科学家进行深入交流。这些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还启发了我对于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共同讨论科学问题,分享研究心得,互相启发,这样的学术互动令人难忘。

夏加璇与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ohann Deisenhofer教授及多国青年科学家共进午餐

金子义:本次活动中,我有幸申请到了与Jean-Pierre Sauvage教授共进午餐的机会,他因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我询问了Sauvage教授对交叉学科的看法,他说:“Interacting with other scientists within your group or outside is essential.”他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成为一个小范围领域的专家,继而多了解其他领域,这会给我们很多启发。Sauvage教授无所不谈,从科研聊到度假,从年轻时的工作聊到如今退休了仍在经常做讲座,像自己家的长辈一般亲切。趁这次机会也结识了来自多国的优秀青年学者朋友,我们交谈了彼此的研究方向、日常生活,并且互换了名片。为期一周的会议很快结束,但带给我们的前所未有的体验和精神上的洗涤是受益终身的。

金子义与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ean-Pierre Sauvage教授及多国青年科学家的合影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张欣驰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