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伟: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作者:黄仁伟摄影: 视频: 来源:《解放日报》2023年10月17日 14版发布时间:2023-10-17

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从“言”到“行”、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转变过程。

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既不是“免费午餐式”政府援助项目,也不是所谓“新版马歇尔计划”,而是中国政府倡导的、以市场经济方式运行的、以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

“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是跨国的,需要双边协商协调和多边合作机制。所有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都是自愿的,不仅中国与各国要充分协商,而且相关国家之间也要相互协调,更不用说这些国家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不同党派之间的磋商平衡。

共商过程越广泛深入,“一带一路”的内涵就越能得到理解和认同,项目建设也就越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就此而言,共商是共建、共享的前提。

在共商基础上共建,就是“一带一路”有关各方齐心协力,共同进入实操阶段,把蓝图变为一个个项目,逐步实现“五通”。所谓“五通”,特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五通”后来又进一步归纳为“三通”:“硬联通”,包括设施、贸易、资金等;“软联通”,包括政策、规则、机制等;“心联通”即民心相通,包括文化、教育、健康、减贫、环保、低碳等。

“三通”和“五通”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硬联通”是骨骼、肌肉、消化系统,“软联通”是循环、内分泌系统,“心联通”是感知和神经系统。通过共商,在“一带一路”形成不同特点的区域板块和专业领域,共建的内涵得以不断深化和拓展。

在共建基础上,“一带一路”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共享成果是“一带一路”最有魅力之处。“一带一路”带给共建国家可共享的内容极为丰富。

比如,共享中国大市场带来增长空间的机遇,共享中国投资和产业链延伸的机遇,共享大通道建设和中欧班列的机遇,共享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共享数字丝路、绿色丝路、健康丝路的机遇,共享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区域合作机制化的机遇,共享人民往来、文化交流的机遇,共享财富流动、减少贫困的机遇,等等。

发挥积极性、能动性——

“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并不限于中国倡议、中国投资、中国参与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项目,还基于共建国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上。

共建国家不是被动接受“一带一路”。它们在这个伟大倡议问世前后,先后提出过自己的基础设施、产业、通道等规划以及为此构建的合作机制。比如,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共建的“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土耳其的“中央通道”,伊朗的“南北走廊”,印尼的“全球海洋枢纽”等。

这些规划与共建“一带一路”相向而行、携手同行,形成蔚为壮观的“一带一路”同行者。

目前,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全球基础设施计划,如美国政府提出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计划”、欧盟的“全球联结/全球门户计划”、印太四国的“蓝点计划”等。

从提出时间来看,这些计划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才陆续出笼的。其中,不少计划有着缺投资资金、缺技术装备、缺人力资源等不足。但部分西方国家打着“人权民主”“规则秩序”等旗号,展开舆论战认知战,意图以意识形态画线来阻遏“一带一路”发展。

面对挑战,我们要冷静应对、因势利导,揭其短板、用其长处,努力争取转化其资源和能量,为更大范围的全球互联互通创造条件。

(作者为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